skip to main content

防爆型红外热成像仪:工作原理与场景应用

防爆型红外热成像仪作为特殊环境下的关键检测设备,集红外探测技术与防爆安全设计于一体,在石油、化工、煤矿等易燃易爆场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其核心价值在于既能精准捕捉物体热辐射信息,又能确保设备自身不对危险环境构成安全威胁。

202502181057325843.png

从工作原理来看,防爆型红外热成像仪的核心功能基于红外辐射探测技术。自然界中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(-273.15℃)的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,其辐射强度与物体温度呈正相关。设备通过红外光学系统收集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,由焦平面阵列探测器(FPA)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,再经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、滤波和模数转换,最终通过图像处理算法生成与温度分布对应的热像图。操作员可通过热像图直观观察物体表面的温度差异,实现非接触式测温与故障诊断。

与普通红外热成像仪的本质区别在于其防爆结构设计。防爆型设备需通过严格的防爆认证(如 Ex dⅡC T6 Gb 级),采用隔爆外壳将电路、光源等可能产生电火花的部件完全密封,外壳材质选用高强度铝合金或不锈钢,能承受内部爆炸产生的压力而不破裂,同时阻止火焰向外部危险环境传播。电路设计上采用本安型电路,限制电流、电压在安全阈值内,避免产生足以点燃可燃性气体的能量。此外,设备接口、按键等部件均采用防爆密封处理,确保在粉尘、蒸气等危险环境中不会引发爆炸。

在石油化工行业,防爆型红外热成像仪是设备状态监测的 “火眼金睛”。在炼油厂的输油管道巡检中,它能通过热像图快速识别管道泄漏点 —— 泄漏处因介质蒸发吸热会形成局部低温区,即使在夜间或浓烟环境下也能精准定位。在反应釜运行监测中,可实时捕捉设备表面的温度异常升高,提前预警保温层破损或内部反应异常,避免因超温引发的爆炸风险。对于储油罐区,设备能远距离监测罐体温度分布,及时发现因阳光直射或内部化学反应导致的局部过热,为安全储油提供数据支持。

煤矿井下作业中,防爆型红外热成像仪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。在采掘面巡检时,它能非接触式检测电机、减速器等设备的轴承温度,当温度超过设定阈值(通常为 80℃)时自动报警,预防因机械故障引发的火灾。对于井下电缆线路,可通过热像图识别接头松动导致的过热现象,避免短路火花引燃瓦斯。在通风系统监测中,能通过气流温度变化判断通风效果,确保井下瓦斯浓度处于安全范围。

在燃气处理站,防爆型红外热成像仪可实现全天候泄漏监测。天然气泄漏时会因节流效应产生温度变化,设备能在距离泄漏点数十米外捕捉到这一异常,即使泄漏量微小(年泄漏率低于 0.1%)也能被精准识别。与传统的可燃气体探测器相比,它无需接触泄漏介质,且能定位泄漏源位置,大幅提高抢修效率。在 LNG 储罐检测中,可通过热像图评估保温层完整性,及时发现冷量泄漏导致的结霜区域,保障低温储存系统的安全运行。

在烟花爆竹生产车间,防爆型红外热成像仪用于监控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。混合机、压药机等设备在高速运转中若出现部件摩擦过热,可能引发火药燃爆,设备能实时监测轴承、电机等关键部位的温度,在达到危险温度前发出预警,强制设备停机降温。此外,在仓库安防中,可通过热像图识别非法闯入人员(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存在明显差异),实现全天候安防监控。

防爆型红外热成像仪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危险环境中 “无法监测” 与 “监测危险” 的矛盾。随着红外探测器分辨率的提升(目前主流设备已达 640×512 像素)和智能算法的优化,其温度测量精度可达 ±2℃,响应速度提升至 50Hz,能更精准、快速地捕捉温度变化。未来,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热像数据的实时传输与云端分析,将进一步拓展其在远程监控、预测性维护等领域的应用,为危险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更全面的技术保障。
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