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矿用本安热像仪:突破低能见度环境限制,实现井下精准监测

矿山井下环境复杂特殊,粉尘弥漫、光线昏暗、空间狭窄,低能见度问题不仅阻碍作业推进,更给温度监测带来巨大挑战 —— 传统红外测温仪依赖可见光辅助,在浓烟、粉尘环境中易出现数据偏差,而电缆过热、设备异常升温等隐患若不能及时发现,可能引发火灾、瓦斯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。矿用本安热像仪凭借本质安全设计与红外热成像技术,突破低能见度环境限制,实现井下温度的精准、实时监测,成为矿山安全生产的 “火眼金睛”。

1757304850162660.png

一、本安设计:适配井下高危环境的核心保障

井下环境存在瓦斯、煤尘等易燃易爆物质,普通电子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电火花或高温,可能触发爆炸风险。矿用本安热像仪通过本质安全认证(Ex ia I Ma 级),从源头控制安全隐患:设备采用低功耗元器件,工作电流控制在 500mA 以内,避免电路过载产生高温;外壳选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,经防静电、防腐蚀处理,可承受井下潮湿、冲击等恶劣条件;内部电路设计采用双重绝缘保护,即使出现线路故障,也能将电火花能量控制在安全阈值内,杜绝引爆风险。此外,设备防护等级达 IP67,可在粉尘浓度超标、短时淋水的环境下稳定运行,彻底解决传统监测设备 “不敢用、不能用” 的难题。

二、红外热成像技术:穿透低能见度的温度 “透视镜”

低能见度环境下,可见光监测设备如同 “睁眼瞎”,而矿用本安热像仪基于红外热成像原理,通过捕捉物体释放的红外线信号生成温度图像,无需依赖可见光即可实现温度监测。设备配备高分辨率红外探测器(分辨率达 384×288 像素),可识别 0.05℃的温度差异,即使在浓烟、粉尘遮挡的环境中,也能清晰呈现电缆接头、电机轴承、液压支架等关键部位的温度分布 —— 当电缆接头因接触不良出现局部过热(超过 70℃)时,热像仪会自动标记高温区域,并通过红、黄、绿三色伪彩图像直观展示温度梯度,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隐患点。相较于传统点式测温仪 “逐点检测、易遗漏” 的弊端,热像仪的面状监测能力可覆盖更大范围,将隐患排查效率提升 5 倍以上。

三、实战应用:多场景破解监测难题

在井下实际作业中,矿用本安热像仪可适配多个关键场景,解决不同类型的温度监测痛点。在电缆隧道巡检中,粉尘堆积常导致传统测温仪无法准确接触电缆表面,热像仪可在 3-5 米距离外非接触式监测,避免工作人员进入狭窄空间面临的碰撞风险;在综采工作面监测中,液压支架液压系统若出现泄漏,会导致油温异常升高,热像仪可穿透工作面的煤尘,实时监测液压站油箱温度,预防因油温过高引发的设备故障;在火灾预警中,当井下出现早期阴燃(温度超过 150℃)时,浓烟会掩盖明火,而热像仪能第一时间捕捉到高温区域,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地面控制室,为灭火救援争取宝贵时间。某煤矿应用数据显示,引入矿用本安热像仪后,井下因温度异常引发的设备故障发生率下降 62%,早期火灾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 1 分钟以内。

从适配高危环境的本安设计,到穿透低能见度的技术突破,矿用本安热像仪彻底改变了井下温度监测的被动局面。随着技术升级,未来设备还将融入 AI 智能分析功能,实现温度异常的自动识别与趋势预测,进一步提升矿山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,为井下作业人员筑牢生命安全防线。
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