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矿用本安摄像仪:井下监控高清无死角,本质安全护航

煤矿井下是典型的高危作业环境 —— 高浓度瓦斯、弥漫的煤尘、狭窄的巷道空间,以及采煤工作面、掘进头的动态作业场景,既对监控设备的 “安全性” 提出严苛要求,又需要设备突破 “视角与清晰度” 局限。矿用本安摄像仪以 “本质安全” 为核心设计理念,搭配高清无死角的监控能力,成为煤矿井下安全管控的 “可靠电子眼”,既杜绝设备自身引发的安全风险,又实现全区域动态监控,为井下安全生产筑牢双重防线。

1763008009774012.png

一、本质安全设计,适配井下高危环境

“本质安全” 是矿用本安摄像仪区别于普通监控设备的核心优势,也是其能在井下高瓦斯区域安全运行的关键。从电路、外壳到线缆全面优化:内部采用限流限压模块,即使电路出现短路、漏电等故障,产生的电火花能量也远低于瓦斯爆炸极限(仅 0.2mJ 以下),从源头杜绝引爆风险;外壳选用高强度耐磨合金材质,不仅能抵御井下设备碰撞冲击,还具备 IP68 防尘防水等级,可在煤尘堆积、淋水作业的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,避免粉尘进入镜头或水汽侵蚀电路导致设备故障。

此外,设备还针对井下电磁干扰问题优化信号传输设计,采用屏蔽线缆与抗干扰芯片,确保在采煤机、运输机等大功率设备运行的复杂电磁环境中,监控信号不中断、画面无卡顿,真正做到 “自身安全无隐患,运行稳定不添乱”,可直接部署于高瓦斯掘进头、采空区附近等核心高危区域。

二、高清无死角,覆盖井下全场景监控

要实现 “井下监控高清无死角”,需突破井下黑暗、多遮挡、场景复杂的限制。矿用本安摄像仪搭载 200 万像素高清镜头,支持 1080P 全高清画质输出,即使在井下无自然光的环境中,配合 8 颗大功率红外灯(有效夜视距离达 50 米),也能清晰捕捉采煤机截齿运转、液压支架支护状态等细节,避免因画面模糊遗漏设备隐患。

在视角覆盖上,设备采用 “固定广角 + 可调节角度” 双模式设计:固定款镜头拥有 120° 超广角,可覆盖掘进头、运输巷交叉口等大范围场景;可调节款则支持水平 180°、垂直 - 30° 至 90° 角度调节,搭配井下不同安装点位(如巷道顶部、支架侧面),能精准覆盖传统监控的盲区 —— 例如在采煤工作面,可通过调节角度追踪煤流传输全程;在狭窄的辅运巷,超广角镜头可一次性覆盖巷道两侧的人员通行与设备摆放情况。同时,设备配备自动除尘刷,每 30 分钟自动清理镜头表面煤尘,避免粉尘遮挡导致的 “视觉盲区”,确保 24 小时监控画面清晰无遮挡。

三、实用价值落地,助力井下安全高效管控

矿用本安摄像仪的 “本质安全” 与 “高清无死角” 特性,在井下实际应用中转化为具体的安全与效率价值。在安全管控上,地面监控中心通过实时高清画面,可直观观察井下人员是否按规定佩戴安全帽、自救器,是否违规进入禁入区域,一旦发现违规行为,可立即通过语音系统提醒整改,相比传统人工巡检,违规识别响应时间缩短 80%;在设备故障排查上,通过高清画面能及时发现输送带跑偏、锚杆支护松动等隐患,某煤矿应用案例显示,部署该设备后,井下设备故障发现时间从平均 4 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,避免多起因故障延误导致的产能损失。

此外,设备支持 72 小时高清录像存储,当井下出现异常情况(如煤壁片帮、设备故障),可通过回放录像追溯事件原因,为安全分析与责任认定提供可靠依据。在煤矿智能化转型趋势下,矿用本安摄像仪还可与井下智能监控平台联动,将监控数据接入 AI 分析系统,实现 “自动识别隐患、智能预警”,让井下监控从 “人工看屏” 向 “智能管控” 升级。

矿用本安摄像仪以 “本质安全” 破解井下设备安全难题,以 “高清无死角” 填补监控盲区,既满足煤矿井下对 “安全性” 的底线要求,又提升对 “动态场景” 的管控能力。它不仅是井下监控设备的技术升级,更是煤矿安全管理理念的落地体现,为推动井下作业从 “被动防范” 向 “主动管控” 转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


Top